行政诉讼程序

  发布时间:2006-12-05 19:18:40 点击数:
导读: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诉讼制度。(一)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诉讼制度。

    (一)行政诉讼管辖

    行政诉讼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类。

    1.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基层人民法院是我国审判机关的最基层单位,除法律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行政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为: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2.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地域管辖、共同地域管辖。

    3.裁定管辖

    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遇到某些特殊情况,依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自由裁定的管辖。裁定管辖分为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接受行政案件后,经过审查发现本案不归自己管辖,就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处理。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将某一案件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二)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之处。这是因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原告和被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三)诉讼程序

    1.一审

    (1)起诉

    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

    (3)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4)裁判(裁定和判决的合称)

    裁定是法院在案件审理判决执行中,就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判决是法院就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2.二审

    二审指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我国行政案件的审理采取两审终审制度。

    3.执行

    行政案件裁定、判决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裁判,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实施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照职权采取强制措施,以执行人民法院裁判的法律制度。

 

上一篇:行政诉讼指南 下一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